
【外延论文】在 LPCVD 系统中利用固态镓实现等离子体无损伤的 β-Ga₂O₃ 原位刻蚀
日期:2025-09-28阅读:53
由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洛厄尔分校的研究团队在学术期刊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发布了一篇名为 Plasma damage-free in situ etching of β-Ga2O3 using solid-source gallium in the LPCVD system(在 LPCVD 系统中利用固态镓实现等离子体无损伤的 β-Ga2O3 原位刻蚀)的文章。
摘要
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固态金属镓(Ga)的原位刻蚀技术,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(LPCVD)系统中实现对 β-Ga2O3 的清洁、各向异性、无等离子体损伤的刻蚀。研究系统地考察了在 (-201) β-Ga2O3 薄膜和经图形化的 (010) β-Ga2O3 衬底上的刻蚀行为,刻蚀条件包括温度(1000–1100 °C)、Ar 载气流量(80–400 sccm)以及 Ga 源与衬底间距(1–5 cm)。结果显示,该工艺呈现蒸汽传输受限与表面反应受限的双重特征,在 1050 °C、源-衬间距 2 cm 的条件下,(010) 衬底上的最大刻蚀速率可达 ~2.25 µm/h。随着源到衬底距离增大,由于可用 Ga 蒸汽减少,刻蚀速率急剧下降;而升高温度则增强了 Ga 的反应性和亚氧化物的形成,从而加快表面反应动力学,促进刻蚀速率提升。通过采用径向沟槽图形的面内各向异性研究发现,(100) 晶向具有最稳定的刻蚀前沿,其特征为光滑、垂直的侧壁以及最小的横向刻蚀,这与其最低表面自由能相一致。相比之下,具有较高表面能的晶向(如 (101))表现出显著的横向刻蚀与微观台阶化。随着沟槽取向逐渐偏离 (100),横向刻蚀加剧。在 (100) 与 (-102) 之间观察到晶面演化:其中由交替的 (100) 和 (-102) 段组成的阶梯状侧壁逐渐过渡为单个倾斜刻面,该刻面根据沟槽取向沿 (100) 或 (-102) 稳定下来。(100)取向的鳍片表现出最小的底部曲率,而(201)取向的结构表现出增加的蚀刻不足和沟槽圆化。 总的来说,这些发现确立了基于 LPCVD 的原位蚀刻作为一种可扩展、无损伤和方向选择性的技术,用于制造下一代功率器件中的高纵横比 β-Ga2O3 3D 结构。
原文链接:
https://doi.org/10.1063/5.02779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