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国际论文】水热法合成的铜掺杂氧化镓纳米结构的光学和结构表征
日期:2025-08-07阅读:45
由韩国航空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学术期刊 Inorganics 发布了一篇名为 Optical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Cu-Doped Ga2O3 Nanostructures Synthesized via Hydrothermal Method(水热法合成的铜掺杂氧化镓纳米结构的光学和结构表征)的文章。
背 景
Ga2O3 作为宽带隙半导体,其带隙约为 4.9 eV,因其在光电子器件、电力电子和深紫外光探测器等领域的潜在应用而备受关注,这得益于其高击穿电压、化学稳定性和对紫外光的透过性。在 Ga2O3 的多种多形体中,单斜 β 相在常温常压下是最稳定的,因此特别适合于高温和高功率应用。向 β-Ga2O3 中引入各种掺杂剂是一种成熟的策略,可有效调节其电学、光学和结构性能。
主要内容
通过水热法合成了掺铜的 β-Ga2O3 纳米结构,并在环境氧气中进行退火处理,以研究其光学和结构特性。引入了不同的铜掺杂浓度(0、1.6 和 4.8 原子百分比),以考察其对 β-Ga2O3 晶体结构、化学状态和光学带隙的影响。X 射线衍射(XRD)分析表明,在较低的掺杂水平下,主体 β-Ga2O3 晶体结构得以保留,而在较高的掺杂浓度(4.8 原子百分比)下则出现了次生相(Ga2CuO4)。X 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证实了铜离子(Cu2+)既存在于晶格替代位点,也存在于表面吸附的羟基化物种(Cu(OH)2)中。β-Ga2O3 的光学带隙随着铜浓度的增加而减小,这可能是由于局部态或次生相的形成所致。这些发现表明,通过铜掺杂可以调节 β-Ga2O3 的光学性质,为掺杂机制及其对结构和电子性质的影响提供了见解。

图1. 不同铜浓度(0、1.6 和 4.8 at.%)的铜掺杂 β-Ga2O3 纳米结构的 X 射线衍射(XRD)图谱。(a) 全波段XRD图谱与 β-Ga2O3 和 Ga2CuO4 的参考峰值进行比较。 (b) 选定衍射区域的放大视图,突出显示 Ga2CuO4 的(311)、 (400) 和 (440) 平面。 (c) β-Ga2CuO4 的 (002)、(111) 和 (–311) 平面的放大视图,显示随着铜含量的增加,主峰逐渐向较低的 2θ 值移动。

图2. (a) β-Ga2O3 纳米结构中(111)、(002)和(–311)晶面间距应变(%)与铜浓度(at.%)的关系。(b) 不同掺杂剂(Cu、Sn、Al 和 In)引起的 d 间距应变(%)随掺杂剂浓度(at.%)的变化。对于 Cu、Sn 和 Al,应变值来自 (002) 平面,而 In 的值代表多个晶面上的平均应变。阴影区域表示观察到二次相形成的掺杂剂浓度范围。
DOI:
doi.org/10.3390/inorganics130702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