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衬底论文】锡掺杂 β-Ga₂O₃(100) 单晶中的深能级缺陷与载流子调控研究
日期:2025-07-31阅读:52
由南京大学和山东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学术期刊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发布了一篇名为 Deep-level defects and carrier manipulation in Sn-doped β-Ga2O3 (100) single crystals(锡掺杂 β-Ga2O3(100) 单晶中的深能级缺陷与载流子调控研究)的文章。

摘要
缺陷工程是理解载流子输运机制与器件性能调控的关键. 本研究采用深能级瞬态谱与频率依赖的电容-电压技术, 系统研究了不同热退火条件下的锡掺杂 Ga2O3 单晶的缺陷演化规律与载流子调控机制。 在初始电子浓度为 6.37×1017 cm−3 的未处理样品中, 检测到两个主要的电子陷阱 ET1 (EC −0.68 eV) 和 ET2 (EC −0.76 eV), 分别对应镓空位及其与氧空位的复合体的本征缺陷, 而 FeGa 替位缺陷 ET3 (EC −0.84 eV) 主要分布于近表面区域。 氮气退火使 ET1 浓度显著降低, 同时 ET2 缺陷密度从 6.13×1015 cm−3 增至 1.1×1016 cm−3, 界面态密度提升至 3.36× 1015 eV−1 cm−2, 伴随电子浓度增至 7.48×1018 cm−3; 而空气退火则使缺陷 ET1 密度增至 1.42×1016 cm−3, 抑制 ET2/ET3 缺陷, 界面态密度降至 1.74×1014 eV−1 cm−2, 电子浓度减少至 3.01×1016 cm−3。 研究表明, 还原性环境促进氧空位形成, 使离散的镓空位受主转变为镓空位-氧空位复合缺陷, 导致表面能带向下弯曲及电子聚集; 而氧化环境促使缺陷复合体解离为镓空位受主, 引发表面能带上弯和电子补偿效应. 本工作揭示了通过缺陷工程实现氧化镓载流子浓度的调控机制, 为高性能氧化镓电子器件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。
原文链接:
https://doi.org/10.1007/s40843-025-3387-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