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标准
论文分享

【国内论文】河北半导体研究所&中国科大:具有源极场板且击穿电压超过 7kV 的 β-(AlₓGa₁₋ₓ)₂O₃ MOSFET

日期:2025-07-28阅读:76

        由河北半导体研究所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学术期刊 Micro and Nanostructures 发布了一篇名为Source-Field-Plated β-(AlxGa1-x)2O3 MOSFET with Breakdown Voltage Over 7kV(具有源极场板且击穿电压超过 7kV 的 β-(AlxGa1-x)2O3 MOSFET)的文章。

 

项目支持

        本研究得到中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(项目编号:2024YFE0205300)的资助。

 

背   景

        Β相氧化镓(β-Ga2O3)因其超宽禁带和极高的理论击穿场强,是制造下一代高压、大功率开关器件的理想材料。与 β-Ga2O3 形成异质结的 β-(AlxGa1-x)2O3(AlGaO)可以在界面处诱导出二维电子气,这有助于降低器件的导通电阻,是构建高性能场效应晶体管(MOSFET)的有效途径。 对于高压功率器件,其性能极限往往受限于器件边缘(特别是栅极边缘)的电场集中效应,会导致器件过早击穿。场板技术是一种成熟且有效的终端技术,通过在器件上增加额外的电极来优化电场分布,从而提高击穿电压。虽然栅极场板和漏极场板已被广泛研究,但源极场板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屏蔽栅极下方高峰值电场的结构,在 Ga2O3 器件中的应用和优化研究尚不充分。 

 

主要内容

        本文展示了具有高击穿电压的 β-(AlxGa1-x)2O3 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(MOSFET)。通过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(MOCVD)技术,在铁掺杂的半绝缘 β-Ga2O3 衬底上生长了 150 nm 厚的 β-(Al0.14Ga0.86)2O3 外延层和 30 nm 厚的 Ga2O3 缓冲层。该外延薄膜具有较高的晶体质量,XRD 摇摆曲线中的半高宽(FWHM)为 54 角秒,表面粗糙度为 2.3 nm。通过制备 T 形栅极和源极-漏极电极,以缓解电场聚集。源-漏长为 84 μm 的 β-(Al0.14Ga0.86)2O3 MOSFET 展现出 7.2 kV 的击穿电压,结合 3534 mΩ cm2 的特定导通电阻,对应的功率性能指标为14.7 MW/cm2。这些结果凸显了 β-(AlxGa1-x)2O3 在高压电力电子学中的应用潜力。

 

研究亮点

        ● 解决了外延生长中的挑战,实现了 150 nm 厚的 β-(Al0.14Ga0.86)2O层。

        ● 采用了 T 形栅极和源极-场极镀层结构以提升性能。

        ● 在 β-(Al0.13Ga0.87)2O3 MOSFET 中实现了 7.2 kV 的击穿电压。

        ● 在高压应用中展示了高达 14.7 MW/cm2 的功率性能指标。

 

结   论

        本研究展示了 SFP β-(Al0.14Ga0.86)2OMOSFET 的制备与特性分析,其击穿电压超过 7 kV。通过 MOCVD 在 Fe 掺杂的 β-Ga2O3 衬底上生长 150 nm 厚的 β-(Al0.14Ga0.86)2O3 层,实现了具有增强击穿特性的器件。引入 T 形栅极和 SFP 结构显著抑制了峰值电场,使 LGS 分别为 44 μm 和 84 μm 的器件分别实现了 5.1 kV 和 7.2 kV 的高击穿电压。这些器件表现出相对较高的导通电阻(1013 mΩ cm2 和 3534 mΩ cm2)和非理想的传输特性,特征为较低的导通/关断比和较高的关断状态漏电流。这些问题可归因于外延层与衬底之间的漏电流路径;此外,较高的表面粗糙度可能在沟道/栅极绝缘层界面处诱导界面态形成,导致漏电流升高。未来研究将重点优化外延生长工艺以减少表面粗糙度和界面态密度,并采用先进钝化技术抑制寄生导电路径。本研究凸显了 β-(Al0.14Ga0.86)2O3 在高压电力电子领域的应用潜力,同时指出了提升器件性能与可靠性的关键改进方向。

图1. SFP β-(Al0.14Ga0.86)2O3 MOSFET 的横截面示意图及其制备细节。

图2. (a) XRD ω-2θ 扫描图及摇摆曲线,(b) β-(Al0.14Ga0.86)2O3 薄膜的 AFM 图像,(c) β-(Al0.14Ga0.86)2O3 薄膜的铝/镓含量 SIMS 结果,以及 (d) 该薄膜的硅分布深度剖面图。

 

DOI:

doi.org/10.1016/j.micrna.2025.20825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