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国内论文】东南大学---用于日盲紫外线光电探测的 1D β-Ga₂O₃ 可控水热合成技术
日期:2025-04-08阅读:71
由东南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学术期刊 Nanomaterials 发布了一篇名为 Controllable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1D β-Ga2O3 for Solar-Blind Ultraviolet Photodetection(用于日盲紫外线光电探测的 1D β-Ga2O3 可控水热合成技术)的文章。
摘要
氧化镓(Ga2O3)作为一种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,在日盲紫外光探测器领域具有巨大潜力。然而,其光响应度和响应速度较低的问题仍然存在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水热合成法制备一维(1D)β-Ga2O3 纳米棒的方法,以改善光探测器的性能。通过调控原料浓度、pH 值、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,可精确合成不同形貌的 β-Ga2O3 纳米结构,随后通过退火处理获得高质量 β 相结构。所得 β-Ga2O3 纳米棒的直径约为 500 nm,长度在 0.5 至 3 μm 之间。研究发现,随着反应条件的变化,纳米棒的形貌可由短柱状逐渐演变为纺锤状,表明通过调控反应参数可以实现对 1D 纳米结构的可控合成。其中,选择高长径比的 β-Ga2O3 纳米棒构建了金属-半导体-金属(MSM)型光探测器,并在 254 nm 紫外光照射下,器件表现出 8.0 × 10−4 A/W 的高光响应度和 4.58 × 109 Jones 的探测度。本研究凸显了一维 β-Ga2O3 纳米结构在高性能日盲紫外光检测器方面的潜力,为未来可集成的深紫外光电子器件铺平了道路。

图1. 展示了 1D β-Ga2O3 纳米棒的水热合成工艺示意图,包括前驱体反应、沉淀生成和退火结晶过程。

图2. 展示了不同前驱体浓度条件下生成的 GaOOH 前驱体的形貌变化:(a-f) 为不同浓度下的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图像,(g)为X射线衍射(XRD)图谱,显示随着浓度的增加,前驱体由无序堆积转变为高度有序的纳米棒结构。
DOI:
doi.org/10.3390/nano15050402